中秋晚会上,谢娜又一次颠覆了公众对她的固有印象。一身旗袍,一口四川方言,一曲巧妙改编的《火辣的毛血旺》,不仅让观众笑弯了腰,还收获了央视官博的五字夸赞——“这首歌,巴适。”要知道,央视轻易不讲段子,这样的好评算是正儿八经给谢娜的职业能力盖了章。
一直以来,谢娜给人的标签都逃不过“搞笑”“闹腾”“主持失控”等评价。许多人觉得她主持不上档次,不够端庄。然而,去年那场《浪姐4》直播暴雨的事故现场,她一句“没苦硬吃”,不仅化解了尴尬,还让一众观众会心一笑。你说她疯疯癫癫?不如说她“有技巧地疯”。她不是不会稳,而是知道什么时候闹、更知道什么时候收。谢娜从来不是个公式化的主持人,却是个接地气到骨子里的人。
有人说谢娜人缘好全靠“会来事”,但真正会走红的人,靠的从不是表面功夫。杨迪说,她经常帮新人打电话推荐资源,赵丽颖喊她“大哥”,撒贝宁陪她跳舞乐不可支,尼格买提初见她也直言“其实我们并不熟”,然而相处片刻后,气氛自然就松了。谢娜的社交哲学说简单点,不过就是两个不字:不端着、不抢风头。她让人放松,却从不试图夺人光芒。这年头,身处人设焦虑症泛滥的娱乐圈,谢娜能把热场事业干得如此炉火纯青,着实不易。
再看现代的娱乐产业,变化比饭桌上的菜品更新得还快。观众不再执着于“谁更专业”“谁更体面”,而是更喜欢真实、有趣、戳心的内容。谢娜正是迎合了当下这种需求的活招牌。她让观众觉得“她是我的某个朋友”,自然地拉近了距离感。毕竟,这是个短视频时代,观众等待的不是你字正腔圆的台词,而是会心一笑的真情流露。
有意思的是,倪萍当年的“撑伞收伞”论用在她身上别提多合适。《快乐大本营》十几年的主持生涯,谢娜是那个撑伞的角色,带着观众闹腾,看似插科打诨全无规矩,却把全民娱乐氛围做到了巅峰。而这次央视舞台上,她收起了伞,卸下了过量的浮夸,只用朴实的方言、考究的表演,展现了另一种稳稳的高级。她不是变了,而是学会了顺应舞台需求调整自己。娱乐圈靠妆容、靠包装的人设来回垮得快,但谢娜这样的“真性情”路线,反倒成了独有的坚韧。
其实谢娜的成功方式很简单。她不背模板化的技巧,不装权威派的“镇场主持”,她做的全都是观众会心的事。冷场时,她扛起气氛;尴尬来袭,她笑着撕破那层尴尬的薄纸。她的存在,让主持行业不再被规矩捆绑,而是让观众知道,能取悦人心的未必是那些“刻板”的专业技巧。
但问题来了,当观众终于接受了谢娜式的主持风格,是否也该问问自己:我们要的到底是真实可亲,还是遥不可及的完美?如果主持人只是一味追求标准化,而把一场晚会变成规矩手册的复刻版,又能有多少人会买账呢?当谢娜站在“巴适”的舞台上继续发光发热时,或许还有更多人需要思考——是不是我们的审美标准,早该重新定义了?
和兴网-在线炒股配资平台-股票公司配资-郑州配资网炒股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